
《破除寶寶吃副食品的迷思》
📍均衡攝取健康原型食物是大人小孩都健康的通則
其實育兒是一場馬拉松,真的就是大通則抓穩,再依據每個家庭的生活習慣做微調,之前上臺灣母乳聯合學會課程,聽兒科前輩黃瑽寧醫師對於副食品這個議題的演講,真的是心有戚戚焉,整理這篇心得和大家分享
黃醫師👨⚕️:什麼副食品! 不用做副食品啊!大人吃的小孩都吃一口就不會營養不均衡!
黃醫師👨⚕️:如果會營養不均衡,又油又鹹,那是大人的問題還是小孩的問題?
整個笑爛🤣
不過言歸正傳,我覺得因為我賭不起別人的生活習慣,也知道大部分的家長都很需要SOP和是非/選擇題,突然變成開放式申論題會很手足無措,所以我還是建議最保守的就是參照健兒手冊
不過我和黃醫師的想法一樣,不管是傳統泥粥派還是BLW還是改良版的BLW派
真的就是
✅少量多種類
✅試新種類真的不用加太慢
✅偶爾身上或屁股有一點點的疹子真的沒關係」
✅確認精神、活動力、食慾Ok就沒關係‼️
📍健康的飲食習慣要保有一點彈性的從一而終
但鹽和糖的部分我真的比較保守,我是堅守‼️一歲前不加調味(鹽、糖、醬油)‼️
一歲後也是少油少鹽少糖,倒也不是吃了一口就會腎臟壞掉,而是我一樣賭不起別人家的煮飯習慣啊!
(你的一點點可能是我的很大點)然後天然食材的鹹和甜真的也不少喔!
天然鹹:蛤蜊、軟絲、海帶、昆布、蝦湯等
天然甜:蘋果、番茄、絲瓜、高麗菜、洋蔥湯等
真的不調味也很好吃!(大人真的無法接受那就小孩的撈起來大人再加鹽)
真的很偶爾大寶寶快1歲出去吃飯忘記帶寶寶粥,過個水偶一為之其實也還好啦!(現在有常溫寶寶粥蠻方便的,以前桂圓是純BLW時我最愛健康餐或是去便利商店(地瓜-澱粉/雞胸肉-蛋白質/蔬菜/還可以買個香蕉),不過便利商店的雞胸還是要看成份表選一下,裡面有的還是有加調味和一些添加物。
📍重點筆記希望大家育兒馬拉松可以輕鬆一點
⭕️副食品添加4~6個月開始,最晚不要晚於6個月
⭕️副食品添加少量多種類嘗試是通則,不用三天才加一種新食物
P.S. 我知道保守派還是會這樣建議,但目前「沒有研究顯示這是必要作法」
⭕️不要刻意延遲可能過敏相關的食物,少量多種類添加反而可以增加食物耐受性
👩⚕️大原則下保有彈性,隨著小孩年紀增長微調
不過我那麼愛吃,怎麼可能限制小孩不吃零食(己做不到勿要求人?🤪),但我們可以選擇相對健康的「零食」(堅果、海苔、優格等),學會看成份表,以天然食材為主,少人工添加物,控制量和時間以不要影響正餐為原則,不要緊過頭後面報復性放鬆。
–
至於很多人會問「那上幼稚園有萬聖節trick or treat或是老師獎勵給零食怎麼辦?」
先說這是個人做法不是標準答案,如果是整體活動我不會去要求老師改變,但其實孩子們都知道要回來問過爸爸媽媽,老師們也都會確認孩子正餐都有吃且是回家會告知家長決定吃的量和時間,希望育兒路上大家都可以快樂、輕鬆一點。




#更多的忘形流微簡報歡迎追蹤我的粉專:魚丸醫師的媽媽經
#我的IG:dr.fishball
#加入 魚丸醫師的快樂育兒日常 社團,訊息不漏接,讓我們在這裡互相撐傘、聊天不孤單,一起追劇、追星、打電動、看漫畫、正向快樂育兒,加入社團記得要寫入社問題和同意社群規則喔!
No Comments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