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牽拉肘的衛教處理照顧》

牽拉肘但沒牽拉是怎麼回事😮💨
認真說我真不想有男女差別刻板印象,但地瓜圓的好動和姊姊相比真的是ㄧ山還有一山高..(小不隆咚、瘦不拉機但爬上爬下,搶東西吵架都沒在怕的😮💨)阿不好加在是第四個,媽媽已經處變不驚,前陣子還幫媽媽複習一下 「牽拉肘復位」,阿是要考我嗎?是可不可以不要選那麼晚….啊不還好媽媽是圈內人+有練過?不然一般家長晚上11點半遇到這樣除了去急診沒別的辦法吧!😮💨
但!!真的沒有人拉他!電光火石就是那幾秒鐘,我在刷牙、爸爸在檢查姊姊功課,大姐二姐上床睡覺,三姐東摸西摸唱歌畫畫,這位仁兄和三姐在房間自己玩,然後就哇….跑出來說手痛痛…..撞到痛痛,一開始爸爸媽媽想說就呼一呼,爸爸還唸他愛哭,但睡前媽媽看那抬不太起來的左手,心裡還是毛毛的,睡覺前還是去google 複習了一下影片(教學影片連結: Nursemaid’s reduction 或牽拉肘肘復位)但怎麼想就覺得不可能吧!又沒人拉他,那有那麼剛好,小子還說要用冰枕冰涼涼,心中小劇場又很怕如果真的有骨裂骨折被我一用等一下更嚴重,想說再觀察看看吧…只是半夜三不五時還是該一下該一下,每半小時一次媽媽覺得快升天了,偷偷捏捏摸摸手臂骨頭 嗯…沒有紅腫熱痛狀似應該沒有骨折?(骨折應該會很痛吧!),平移也還好照睡就只有無法抬高(還蠻典型的),標準流程應該是一個人抱著,一個人施以復位,但我實在忍不到早上了…
摸黑就來試試,我的左手包住患肢手肘關節固定,我的右手牽著他的左手,輕輕外翻(這時會有點痛,小孩會哭),左手維持固定,右手牽患肢往上往內彎曲手肘,喀一聲….嗯….好的..診斷正確耶😅 復位完成✅
🧒:內內~~(眼睛從頭到尾沒睜開)然後左手就直接上來襲胸壓制了…
👩:一邊奶睡一邊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怎麼把自己玩到”脫臼”的咧…囧
好的….轉念達人魚丸媽媽,還好沒事只是脫臼,還好我還沒忘轉得回去,還好哭聲沒有遭到投訴,呼….是不能讓媽媽省心一點嗎?是說老大我也復位了一次…..當媽媽就是一個修煉…
👩⚕️醫學小學堂:牽拉肘/保母肘
📍牽拉肘
醫學術語是橈骨頭半脫位(Radius head subluxation),英文以前成Nursemaid’s elbow(保母肘)的用法是追溯到以前保母會被指責因拉扯孩子手臂造成傷害

牽拉肘常見發生狀況
常見於2~5歲學齡前兒童,因為此時韌帶尚未成熟,骨頭容易因突然外力拉扯而脫位(例如:拉手臂讓小孩走快一點或是情急拉扯阻止亂跑、跌倒或是脫衣服往上拉太快太猛)有的大人會握著小孩手拉起盪鞦韆或是轉圈圈遊戲都可能會造成牽拉肘的風險。
牽拉肘的臨床症狀
移動會痛‼️手無法上舉‼️手會呈現擺在身體旁邊不動並伸直,手微微內旋,肘部通常沒有瘀傷或腫脹
⚠️但它會很類似其他病症還是建議要看醫生進行鑑別診斷。

牽拉肘預後
單純的牽拉肘復位後,大部分孩子會又可以自在的移動手臂,有的可能還會有一點因軟組織拉傷的疼痛感,可以適時的冰敷或吃止痛藥緩解。大多數的小孩超過6歲後就不會再有牽拉肘的發生。

牽拉肘預防
避免不當施力點集中在手腕或手肘部,例如要阻止孩子跌倒或別亂跑,應托住腋下或是抱住軀幹;脫衣服請小孩手自主往下,不要手伸高高的衣服直接大人往上拉;不要玩拉著手轉圈圈或盪鞦韆等遊戲
真的發現小孩突然手不能動,請先冷靜,帶去看醫生,不要先打電話罵人

#魚丸醫師的快樂放養阿Q育兒生活
#更多的新訊和衛教微簡報歡迎追蹤我的粉專:
#我的IG:dr.fishball
#加入 魚丸醫師的快樂育兒日常 社團,訊息不漏接,讓我們在這裡互相撐傘、聊天不孤單,一起追劇、追星、打電動、看漫畫、正向快樂育兒,加入社團記得要寫入社問題和同意社群規則喔!
No Comments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