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腸絞痛父母瘋,怎解?》

內容目錄
Toggle
腸絞痛的診斷
腸絞痛真的是一個會讓新手父母失心瘋的診斷,要說是寶寶生病也不是,但會讓爸媽可能心裡生病倒是真的。根據新版的 ROME IV CRITERIA,要符合以下3項才是腸絞痛(Infantile colic)
✅寶寶月齡5個月以下
✅可能造成父母高壓的症狀,前一週反覆延長的哭泣和躁動
✅因應研究,還是須符合前一週有超過3天以上,一天累積寶寶有哭泣或躁動3或3小時以上(家長有紀錄且有和專家會晤)

腸絞痛的診斷必須經評估排除是否有合併其他問題
※警示紅旗訊號
嘔吐
拱背Sandifer syndrome
腹脹、腹瀉
腸胃道出血
生長遲滯

腸絞痛的治療方式
建議父母照顧時,能依循寶寶飢餓反應餵奶,不要等到寶寶大哭大鬧的時候才準備餵奶
母奶寶寶:
不需停餵母奶
媽媽紀錄飲食日誌,留意媽媽飲食中,是否有可能引起過敏的成分,例如牛奶、巧克力、咖啡及藥物等。若此為前因,在母親停止攝取這些食物後的兩週內,嬰兒的哭鬧應會停止
親餵的寶寶盡量一邊餵到飽足寶寶自然鬆口再視情況需不需再吸另一邊,這樣才不會喝到太多乳糖含量較高的前奶,比較容易脹氣。

配方奶寶寶:
選擇針對嬰兒設計的嬰兒配方奶,並依循各家廠牌建議的濃度泡奶,
餵食方式以嬰兒主導式瓶餵(嬰兒抱直立,奶瓶接近平行地面),避免吸入過多空氣或餵食過量
如果仍然有腸絞痛的狀況,也可諮詢兒科醫師嘗試特殊配方奶(例如水解蛋白配方或低適乳糖配方)

適度的腹部按摩有助緩和腸絞痛的情況,但必須在寶寶冷靜狀態下按摩,而非正在哭鬧的時候,建議搓熱雙手後,使用天然無香精的冷壓植物油以順時鐘方向幫寶寶輕輕按摩肚子。
另外根據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發表研究指出,名為「羅伊氏乳酸桿菌(L . reuteri)」的益生菌,能透過定植在嬰幼兒常到調節腸道微生物群、調節腸道免疫和發炎反應和改善腸道蠕動,是目前臨床試驗被認為可有效減少寶寶因腸絞痛造成的哭鬧,不過也有系統性回顧的文章指出加益生菌對於配方奶寶寶的實證並不高。
參考資料:Judith Zeevenhooven, Ilan J.N. Koppen, and Marc A. Benninga(2017). The New Rome IV Criteria for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in Infants and Toddlers. Vol. 20, No. 1: 1-13
隨筆:以前還在臨床,大夜班常常遇到貓熊眼的家長心急入焚地抱著嬰兒看診,主訴哭鬧不停無法安撫,然後醫生看到的時候都是一個睡得像天使一副沒他事的樣子
(其實嬰兒沒有不舒服只是想出門坐車遛搭,在家哭得像被家暴出門秒睡像個天使)
#腸絞痛
#寶寶不哭鬧媽媽才會好
#魚丸醫師的漫畫育兒人蔘
#希望可以療癒&同溫到同在育兒路上闖關的你們
#李奧華特 #幼兒美術
#更多的兒童美術、似顏繪相關歡迎追蹤李奧華特-萱萱老師:
#更多的忘形流微簡報歡迎追蹤我的粉專:魚丸醫師的媽媽經
#我的IG:dr.fishball

No Comments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