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人生說書人-與孩子的情緒對焦》
📌自我覺察後療癒自己,和孩子建立親子連結永遠不嫌晚。
不管是處在新手父母的徬徨還是在三歲豬狗嫌的困境中摸索,抑或是在對峙早熟的青少年叛逆中掙扎,這本書都很值得一看,自我覺察後療癒自己,和孩子建立親子連結永遠不嫌晚。
這次實在想不到什麼華麗的詞藻來形容,但真的只能說就是一本很棒的書,不單只是一本教養書還是能療癒父母自身,重點是邊看書還能邊回馬槍省思夫妻婚姻溝通真的很厲害,我永遠記得在某次又因為生活雞毛蒜皮小事跟桂圓爸爸吵架,他說「為什麼你對小孩的包容就很強,就可以等他們宣洩情緒後再溝通,對我就沒有?」那時候我心裡大概就是翻個大白眼🙄然後OS:因為你是先生不是小孩。可是就在看這本書後,字字句句都在心裡共鳴,重新連結我的童年、我的成長、我的婚姻、我的家庭。雖然魚丸醫師真的很愛哭🤭 (對~我就是一個小時候看美少女戰士月光仙子死掉會😭、看螢火蟲之墓會😭、都成了三個小孩的媽看冰雪奇緣也還是在😭),但看教養書看到從頭到尾胸口澎湃要忍住眼淚(不然書濕了會爛掉)卻是頭一遭。後座力很強的一本書,足以細細咀嚼思量後先擁抱自己和伴侶,然後和孩子/親人培養建立正向的親子連結,無論從什麼時候開始。除了有溫度的文字療癒還有行動指南可以參考,當然盡信書不如無書,指南也不可能適用每個孩子,但就像本書最核心的觀念之一:#自我調整,是最重要的教養技巧,最重要的是 #保持親子連結,而雖然世界唯一不會變的事情就是永遠都在改變,我們也要同理、擁抱自己,在教養孩子的同時也幫助自己成長。
📌#自我調節 #培育連結 #教導而非控制
孩子是最好的教養專家,「#自我調節 #培育連結 #教導而非控制」是這本書的三大核心觀念,除了理論基礎,裡面有非常多的情境故事和模擬應對行動指南,可以讓讀者省思之餘也能內化成為自己的能量。我自己最感動的其實是第一章節的自我調整,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並且值得收藏在書櫃之後迷惘的時候再拿出來品讀。從第二章節開始,每個章節分為嬰兒期、學步期、學齡前和小學生,核心價值說白了就是父母冷靜深呼吸,接住孩子的情緒並引導,但到底要怎麼做?以愛為名說起來很簡單,只是當自己都快炸鍋了誰又來關照父母內心的孩子?但這正又是呼應本書第一章自我調節,當父母能夠自我調節平和,才能引導出快樂、有自信、守規矩能愛人的孩子。執行的細節在這本書裡,蘿拉博士用了很多的情境故事做為範例參考,讓我們可以從文字中省思哪些是可以內化成為自己所用,但最重要的是身為大人的我們能自我成長、療癒,不要被情緒牽著鼻子走,而被戰鬥或逃跑的爬蟲腦控制,我們是大人不是暴龍。
教養小孩真的很難,要不懲罰不說不但還是要達到教導的目的真的很難,但蘿拉博士透過這本書傳達給我的感受是真的難,但努力做看看,或許一點點的改變會有不一樣的結果。不懲罰不代表不引導,不打罵不代表不教導,以同理心設限,傾聽與尊重孩子,理解他和他一起並肩作戰。或許我們也會升起防衛心,「我打他是為孩子好,我也是這樣長大也活得好好的」,但又回到第一章的自我調節,你真的好好的嗎?你內心童年的孩子或許也需要一個大大的擁抱,以前覺得「愛的教育」教出一堆媽寶爸寶以自我為中心,但看完書才知道,以愛為名但不放任,以同理設限,還是會教養但非控制,我們可以有高要求但同時也要有高回應,和孩子一同面對解決問題。不是怒吼他怎麼那麼笨、這麼不受教;也不是只有啦啦隊式鼓舞,跌到了路不平壞壞,打針痛痛醫生壞壞,考試考不好老師壞壞,但最終卻仍是孩子孤軍奮戰,不想解決那就全世界都壞壞,這不是愛是溺愛。蘿拉博士想傳達的理念是 #教導而非控制,建立在與孩子的愛的連結,與孩子齊高,同理你的情緒但引導你能自我管理,能成為愛自己也懂愛別人,充滿喜悅與自尊且體貼守規矩的孩子。
但即使看了此書回首自己可能做了懲罰也不用深感懊惱,即使覺得自己偏向一些放任型教養光譜了也不必太過憂傷,因為我們自我覺察了,親子的連結每天都在修復重建,永遠都不嫌晚只是有時候需要時間,但總得有人先跨出那一步。文末有一句引述自瑪麗亞.羅賓森的文句「沒有人能回到過去,重新開始。但任何人都可以從今天開始,創造新的結局」,真的是一本很棒的書,推薦給大家。
#愛兒學/心靈工坊共同出版 #與孩子的情緒對焦
#博客來傳送門:
#更多的訊息迎追蹤我的粉專:
#我的IG:dr.fishball (魚丸醫師的媽媽經)
No Comments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