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是合作,相互尊重和分工是基本》
看社會八卦新聞也可以來場會後心靈探索筆記
自從2024年看了《拯救手機腦》,就覺得既然我會耗費黃金般的光陰在社群媒體上,那好歹付出代價也要有一點收穫。不如2025《原子習慣》來個「每個社會小八卦都子彈飛一星期後寫心靈探索腦力激盪悟人生筆記吧!」還可以把留言整理整理,其實就是寫作文啊~
試論《炎上洗碗文帶給我的啟發》
自我薩提爾冰山探討
我的不喜歡家務冰山底下應該很淺,就單純是覺得繁瑣很累,對我來說沒什麼創傷,雖然小時候真的是公主(我不用洗碗、不用切水果),但吃完要拿進流理台,我覺得這是基本,「媽媽是媽媽,不是傭人」
解完「為什麼不喜歡」的冰山,我的轉化是為了可以有效率的做完,我買了洗碗機,學習麻理惠的折衣服,事半功倍還很有成就感(衣服卷卷卷排起來真的很整齊),但自己的碗盤自己放、自己的衣服自己歸位,是對自己負責的基本。
家人伴侶互助真好
當然人是有情的動物,也很難真的條列式一板一眼的分工,偶爾就順手幫忙(例如隨手撿個垃圾或是隨手把不知道是誰的玩具歸位)但「順手是因為家人互相,不是應該」,道謝、道愛、不是理所當然、不是獨惠某個性別或某個人。
小孩教養方針再次核對肯定
雖然我小時候過得像公主,但也沒到真的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大家有看過瓦力嗎?肥肥短手短腳的太空艙人,可愛是可愛但我不想變成這樣;大學離家一個遠近合宜的距離,因為外宿也提升了一些自理能力。
我還是很愛我的小孩但我希望他們成年時已經有自理的能力不用賭會不會自行進化,不是做家事就沒有媽媽的愛喔!(有聽過大學同學抱怨室友的「沒進化」,其實嗯….很…令旁人困擾😅)
社群媒體換位我會如何回應
既然是斜槓自媒體工作,當然看各方留言,自我修正腦力激盪,互相增能和留言對抗演算法(?),也是一種工作學習,謝謝 小山催眠心療師 花園裡的心理師 Ann’s飲食自由筆記、異吐司想 Toasty Thoughts、德州媽媽沒有崩潰
學到mumu說的「服從性測試」,其實我覺得就是有點PUA,剛好我正在看孔劉、徐玄振的「一箱情緣」,李書燕的極端「服從性測試」,但看到後來又有點無法討厭她,就…..「拜託!要重視孕期憂鬱還有找身心科醫師和心理師啊!」
換位思考的話,我直觀的危機回覆應該會大方承認「我小時候真的很幸福,我媽把我照顧得無微不至,婚後我懂了家庭要互相分工、互相尊重,我雖然還是不喜歡洗碗,但太太煮我會去洗,我也會做其他家務」不用問chatGPT,其實我真的覺得偶爾依賴chat GPT的迅速查詢資料能力和擬人的情緒價值溝通還不錯,但過度依賴真的蠻危險的。
不過anyway,清官難斷家務事,我們都只是大數據流沙裡的一粒沙,投射完,轉化完,解決完問題,一切如過眼雲煙,各家各自幸福平衡就好。誠如異想吐司說的 「不要否定個人主觀認定的創傷」但不是「放任對方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能不能接受這個行為就是別人的家務事囉~

#魚丸醫師的阿Q快樂放養育兒人生
#希望可以療癒&同溫到同在育兒路上闖關的你們
#更多的忘形流微簡報歡迎追蹤我的粉專:魚丸醫師的媽媽經
#我的IG:dr.fishball
#加入#魚丸醫師的快樂育兒日常 社團,訊息不漏接,讓我們在這裡互相撐傘、聊天不孤單,一起追劇、追星、打電動、看漫畫、正向快樂育兒,加入社團記得要寫入社問題和同意社群規則喔!

No Comments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